<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1. 无障碍浏览
      2. beat365手机安卓版_bet28365体育_365网站余额截图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文章来源:

        添加时间:2020年12月04日

        点击量:

        beat365手机安卓版_bet28365体育_365网站余额截图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为巩固医改成果,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卫生计生事业管理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为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卫生计生工作取得的成果,最终反映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按照我国确定的主要健康指标衡量,“十二五”期间,我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比规划末期提高了0.5岁;

        ——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78 /10万;

        ——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97‰;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到5.03‰。

        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同规模城市的前列。

        2.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数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卫生资源结构得到优化

        十二五”末期全市拥有卫生机构3123家,较2010年增加9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个,乡镇卫生院9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913所,实现了社区和人群全覆盖。

        全市床位总数达到11517张,比2010年增长46.49%。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3.83张,比“十一五”末期2.62张增加了1.21张。

        全市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5万人,比2010年增长8.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68人,增长11.0%;注册护士4182人,增长15.7%。按常住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由“十一五”末期1.73人增加到1.92人。

        全市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额达到9.6亿元,比2010年增长69.9%,其中,房屋建筑物增加0.84亿元,仪器设备增加2.46亿元。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有效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及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均控制在省规定的指标内,有效预防控制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争取到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全面完成项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4.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和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偏远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大力推行住院分娩。提高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妊娠和急重症孕产妇的抢救和处理能力。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服务和保健管理。落实出生缺陷三级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3.96%,儿童保健管理率94.22%。

        5.医疗救治能力显着提高

        建立以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专科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支点的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加强对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县级医疗机构急诊科的建设,组建队伍配置设备,科学管理。建立布局合理的城市急救网络,急救半径为35公里,保证及时救治。坚持平战结合,既在设施、设备、条件等方面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治能力,又能适应日常的医疗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大力倡导全民无偿献血,已建成固定献血屋2个,配备流动献血车2辆。深入开展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实现“3个100%”,基本满足临床用血的正常需求。

        6.卫生监督执法效能不断加强

        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广度、深度持续加大。深入开展学校卫生、饮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传染病等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继续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卫生监督“蓝盾”系列专项行动,在放心就医、餐具安全、饮水安全、场所卫生、妇幼健康和医疗废物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经过持续深入、全方位、多层次的卫生监督专项行动,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持续改善。

        7.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惠民效果显着

        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以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为核心,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日益完善。如期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卫生院的工作目标。标准化村卫生室1913 所,全市拥有乡村医生2812人。100%的行政村设有村卫生室,100%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巩固95%以上。自2005年新农合制度建立以来,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比由2005年的19%2010年的42提高到现在的75%左右

        8.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内涵建设持续加强

        以开展医院管理年 医疗质量万里行”“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医院科学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围绕依法执业、医疗质量、服务功能、环境建设、业务指标等五个方面,创新管理手段,完善管理举措,简化诊疗流程,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医院内涵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强医疗机构监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进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努力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医疗机构价格公示制度、查询制度和费用清单制度全面推开。全市已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0个,全部高标准地达到了国家要求医疗保险进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了95%以上的街道和95%以上的城市人口。继续巩固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生室中医力量建设,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三级网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广大农民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9.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保持基本稳定

        推进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创建活动,有效提高了技术服务能力。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市民化。充分发挥各级协会的作用,加大生育关怀专项资金的募集力度。深入持久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加强综合治理性别比工作,“十二五”期间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7以下。

        (二) “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卫生计生事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疾病谱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传染性疾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心脑血管、肿瘤、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逐步成为危害我市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我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分析,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已排在死因顺序前四位。

         2.人口老龄化将会导致医疗服务需求量的增加

         市人口老龄化趋势突出表现是高龄化。到2014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市人口的18.5%,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7.8 %。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费用支出的攀升医疗服务需求量的增加。

         3.卫生总费用筹资低下,影响卫生计生事业发展

         卫生总费用是发展卫生事业的资金来源,市卫生总费用资金的筹措水平十分低下。2014年人均卫生总费用仅有1768元,是同规模城市筹资水平的82.5%,进而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

         4.卫生队伍总体规模不足、结构不合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缺乏,特别是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更少、水平较低,既影响医疗服务质量,也导致患者向大城市流动,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信息技术和科技发展加快给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卫生计生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技和创新驱动,将成为卫生计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将促进健康服务手段革新和新的医学模式产生。

        除此之外,公共卫生不安全因素的增加,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高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等都构成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挑战的因素。

            二、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规划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从我市市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居民健康政策,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全面健康战略”。进一步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效发展健康服务业,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

            2规划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坚持立足市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地把握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坚持统筹兼顾。从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的发展,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的结合,即注重整体设计,又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规划的实施。统筹出生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生育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体指标:

        1主要健康指标

        人均期望寿命78.5岁;

        婴儿死亡率7.5‰以下;

        孕产妇死亡率11 /10万以下;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 ‰以下。

        2主要疾病控制指标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 %以上;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重症精神病患者有效管理率70%以上

        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80%以上

        3.妇幼卫生管理指标

        5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以上;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0 %以上;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

        4.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指标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75 %以上;

        实际报销比例60%左右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

        5.卫生资源发展指标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51人;

        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8张;

        其中民营医院床位数占医院床位总数的25%;

        医养院床位数每千老人35

        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

        6.医疗质量指标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不超过9天;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出入院诊断符合率达到95%;

        社区医疗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服务率达到30%

        7.公共卫生指标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 %;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90%

        8.卫生投入指标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5%;

        人均卫生总费用达到2000元;

        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不低于25%;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不低于50元。

        9.beat365手机安卓版_bet28365体育_365网站余额截图人口发展“十三五”指标规划表(见附件)

        四、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工作要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落实好生育政策,人口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1.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全面落实《辽宁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按照“一提、二压、三增”的原则,优化调整整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一提”是以压缩平均住院日为抓手,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二压”是以压缩市办、企业办医院床位,达到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为目的,为社会办医留出空间;三增是增加县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办医床位规模,提高其服务能力。

        市办医院床护比低于10.6的不允许再扩大床位规模,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3.3张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将部分城市公立医院通过拆迁、整合、转型、改制、重组等形式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老年医学等卫生资源薄弱领域的专科医院和社会办医院。

            严格限制公立医院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基本建设,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从外延式发展向提高服务质量和绩效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原则上不超过1000张,市级综合医院床位数不超过1200张。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市中心医院设置市级综合医疗中心,向所辖地区居民提供代表本地区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并承担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医学科研任务。在县级行政区域内设置县级综合性医疗中心,向区域内提供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市妇婴医院功能建设,做好市妇婴医院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妇婴医院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中心功能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完成三级妇婴医院建设,为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落实,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进一步完善市中心医院新城院区功能,充实设备和人员,完善科系设置,发挥其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2.打造高层次县级医院。到十三五末期,有80%的县级医院建设为标准的二级甲等医院,有1/3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切实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要求,每个县政府要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县级医院要采取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进行改制。

        3.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制度,实施农村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培养计划,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实行“招生与招聘并轨、校地共育”的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按国家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到2020年底,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吸引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招聘计划,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落实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半年的规定。加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统筹解决村医养老问题。

        推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其医疗装备水平。在村卫生室房屋建设、设备购置、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持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全面落实和安排各项补偿政策和补偿经费,确保农村医疗卫生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4.全面启动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推动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建设23所五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所四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增进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感受度和认同感。

        5.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社会办医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举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具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水平、规范化的大型医疗机构。适度降低部分公立医院的比重,促进公立医院合理布局,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到2020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5%左右。

        6.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推动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探索老年人快乐生活、健康养老、有效医疗的模式。推动中医药与养老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统筹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基层健康养老服务,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的能力,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业,推动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从多层、多角度发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20亿元。

        7.全面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努力提高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平均住院天数应≤10天、床位使用率为85%90%,住院患者死亡率≤4‰。能够承担地区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急危重症的救治任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积极提高其服务能力。

        8.推进分级诊疗。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引导患者合理有序流动,从制度建设入手,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研究探索分级用药、分级定价、分级支付的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要提高到90%以上。

        9.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四平、铁岭、通辽经济协作区卫生合作框架协议》的要求,与吉林省四平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建立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使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服务。

        1.继续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建立长期稳定筹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住院看病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

        2进一步完善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两项医保参保率在统筹区域达到95%左右,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为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因病致贫问题,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利用基本医保基金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减轻参保(合)人的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4提高城市居民医疗救助比例。对城市低保、五保户人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80%,城市低保边缘人员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50%。对救助对象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扩大补助比例,筑牢医疗保障底线。

        5实施异地结算制度。全面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即时报销),同时重点解决退休职工、农民工等人群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选择部分统筹地区和定点医疗机构,依托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开展跨省就医费用核算和结报试点。

        (三)扩大公立医院改革覆盖面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注重治本与治标,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17年要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刚性指标,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个人卫生服务支出占总费用比例降低到30%以下,药占比例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费降到20元以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到30%,实现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提供特殊服务的比例不超过10%全面实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四)建立健全专用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建立和完善主动使用国产设备激励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建立协调机制,推进医院应用国产设备的进展。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大型医疗设备购买计划时,提倡鼓励申请医院购买国产设备。在十三五期间,医院更新换代的大型医疗设备,其中国产设备应占40%的指标。转变政府职能,变事中事后的监督。在专用设备配置方面,充分考虑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按照非公立医疗机构设备配备不低于20%的比例,预留规划空间。

        2.实行药品分类采购

        按国家现行规定采购。通过实施药品分类采购,加强对药品采购全过程综合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主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到县级。

            (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项目内容和覆盖面。重点做好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精神卫生、血液安全、慢性病防控、卫生急救等工作。

        1.防控重大疾病。加强重大疾病联防联控,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达到90%以上。到2020年重大传染病控制较低流行水平,慢性病和精神疾病发病率要有所降低。

        2.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加大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力度,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做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检查农村地区儿童健康改善农民工健康关爱职业健康管理等重点工作

        3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加强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卫生工作。到2020年农村集中式供水监测覆盖率提高到85 %,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5%。

        转变政府职能,将原来由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转交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在规划期重点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政府购买服务形式。

        (六)全面推进中医药卫生服务工作

           1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到2020年,市本级和各县(市)区中医事业费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达到10%以上,并确保对中医药投入的增长比例不低于对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增加对中医药专项经费投入,要把中医院的基本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上给予支持,提升中医院的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医机构补偿机制,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拓宽和提高中医药在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报销范围和支付比例。将中医医院能够开展并经过核准的医疗项目以及新引进的特色专科技术项目纳入报销范围;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都纳入基本药品目录。

        2.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三级服务网络覆盖。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大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设立分工合理、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的城乡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市中医院规范化建设,市中医院要建设成为综合服务能力强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成为我市中医医疗康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临床科研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力争进入辽宁省中医“名院”行列。有条件的县(市)区要设中医医院,并达到二甲标准,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100%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全市所有中医医院均有标准的中药房,70%有标准的中药制剂室,50%有规范的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室,全市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到2020年,通过政府扶持,人才引进,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全市要建设35个有明显中医优势和特色,能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省以上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2个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加强中医人才培养,实施名中医、骨干中医师培养项目。开展市级名中医评选,到2020年市级名中医达10名,争取3名进入省级名中医行列;评选2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中医师;深入开展“名中医带徒”培养工作,培养具有扎实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的传统型中医师。

        4.强化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以开展辽宁省国医堂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镇卫生院)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三进”项目工作,在城乡普及中医药服务技术和中医药知识,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知晓率和满意率。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展中医药卫生服务示范创建工作,至2020年,全市建成省级国医堂和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10个以上。

        (七)进一步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落实生育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落实好全面二孩政策。

        2.推进基层计划生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推进诚信计生服务管理机制建设。做好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和信息化工作。

        3.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与有关部门共同协作建立打击“两非”工作制度。加强宣传倡导和利益引导,强化孕前管理和孕、产全程优质服务。落实利益导向政策。

        4.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全面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致富发展”三大活动。全面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围绕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家庭文化等方面提供培训和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提供社会保障保证。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进一步落实关停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助费。

        5.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简化生育手续办理程序,做好生育信息采集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电子化改革。开展人口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指导、社会参与”的合作机制。规范目标考核工作,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

        6.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落实辽宁省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程,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完成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率达到95%以上、免费技术服务率达到100%。

        7.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加强县、乡级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和能力建设,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深入开展生育关怀和帮扶救助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活动,生育关怀专项资金人均0.2元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之中。

        (八)广泛开展健康促进

        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和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深入推进卫生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全面打造卫生城镇升级版,力争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目标。切实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健康教育为抓手,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疾病危险因素,提高居民防病能力。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加大卫生计生科普宣传力度。到2020年,重点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60%,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加强控烟宣传,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机关单位活动。

        (九)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

        建立并完善市级卫生信息化平台,提高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并逐步完善功能。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市人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综合管理六大应用系统业务协同,推动远程医疗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建立移动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满足突发事件事故现场卫生应急工作的协调、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应急处理等工作需要。建设基本药物管理网络,基本药物监测网络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延伸到村覆盖率80%以上,完善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价格和报销信息管理,并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网上监督作用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实现城乡居民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电子信息化,为城乡居民提供系统化、连续性、全过程的健康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和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对主要指标设置年度目标,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认真组织落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二)落实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政府投入责任。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各项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要不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财政部门保证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设备采购费和必要公用经费的补助。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卫生计生事业的能力。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卫生计生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法制观念,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开展重大政策风险评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新闻宣传,树立卫生计生行业良好形象,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四)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建立实施规划监测评估机制。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定期评估规划的实施情况,监督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规范监测和评估程序,完善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提高监测评估的科学性,公开性与透明度。建立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开展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

         

        beat365手机安卓版_bet28365体育_365网站余额截图人口发展“十三五” 指标规划表

          

        指标

        计算

        单位

        2014年

        实际

        2015年

        预计

        十三五 

        2016年

        计划

        2017年

        计划

        2018年

        计划

        2019年

        计划

        2020年

        计划

        期末总

        人口

        万人

        300

        300.2

        300.4

        300.6

        300.8

        301

        301.15

        增加人口

        万人

        0

        0.2

        0.2

        0.2

        0.2

        0.2

        0.15

        出生人口

        万人

        1.27

        1.26

        1.27

        1.27

        1.27

        1.27

        1.27

        自增人口

        万人

        0.16

        0.2

        0.2

        0.2

        0.2

        0.2

        0.15

        出生率

        4.23

        4.20

        4.23

        4.23

        4.22

        4.22

        4.21

        自增率

        0.54

        0.67

        0.66

        0.67

        0.67

        0.66

        0.50